合作客户/
拜耳公司 |
同济大学 |
联合大学 |
美国保洁 |
美国强生 |
瑞士罗氏 |
相关新闻Info
推荐新闻Info
-
> 明确岩心孔喉大小及分布,构建低渗透油藏CO2驱开发全过程动态预测模型(二)
> 明确岩心孔喉大小及分布,构建低渗透油藏CO2驱开发全过程动态预测模型(一)
> 序列结构决定性能:深度解析阳离子聚丙烯酸酯浮选剂的构效关系及表征关键
> 酯化度与分子质量对果胶乳化性能、聚集体结构、界面性质的影响规律(三)
> 酯化度与分子质量对果胶乳化性能、聚集体结构、界面性质的影响规律(二)
> 酯化度与分子质量对果胶乳化性能、聚集体结构、界面性质的影响规律(一)
> 反离子盐KBr浓度对酰胺基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表/界面活性的影响(三)
> 基于孔溶液表面张力和黏度测试揭示增稠剂对流变参数和气泡结构的影响机制(二)
> 基于孔溶液表面张力和黏度测试揭示增稠剂对流变参数和气泡结构的影响机制(一)
> 反离子盐KBr浓度对酰胺基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表/界面活性的影响(二)
序列结构决定性能:深度解析阳离子聚丙烯酸酯浮选剂的构效关系及表征关键
来源: 浏览 10 次 发布时间:2025-10-11
引言:含油污水处理的挑战与浮选技术核心
油田开发伴随大量含油污水产生。合理处理这些污水,既是环保硬性要求,也是资源化利用的关键。国家标准GB 8978—1996规定,排放水中石油类含量需≤10 mg/L。
絮凝-浮选-精细过滤组合工艺是油田常用深度处理技术。其中,浮选单元负责去除稳定性高的小粒径油滴,是整个流程的精度保障。浮选剂作为浮选过程的核心添加剂,其性能优劣直接决定除油效率。
传统浮选剂如小分子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聚合物各有局限。兼具两者特性的两亲性阳离子聚丙烯酸酯,成为新型高效浮选剂的研发重点。现有研究多关注单体组成和嵌段类型的影响,而对聚合物序列结构这一更深层次因素的机理研究,尚属空白。
一、研究设计与创新点:聚焦序列结构的精准对比
本研究设计巧妙,旨在孤立出“序列结构”这一变量进行精准对比。研究者合成了三种DABC与MA质量比恒定为3:1、分子量相近(约2.5×10⁴ g/mol)的共聚物:无规共聚物P(DABC-co-MA)、两嵌段共聚物P(DABC-b-MA)和三嵌段共聚物P(DABC-b-MA-b-DABC)。
这种控制变量法至关重要。它确保了浮选性能的差异,主要源于分子链中亲水/亲油单元排列方式的不同,而非组成或分子量的影响。这正是探究构效关系的基础。
研究通过系统的性能评价与机理分析,揭示了序列结构如何影响浮选剂在油水界面、气液界面的行为,以及对油滴聚并、油-气泡黏附等关键过程的调控作用。
二、浮选性能对决:三嵌段结构脱颖而出
在标准浮选实验(气浮10分钟,通气量1L/min)中,三种共聚物的除油率均随浓度增加先升后平缓,符合吸附饱和规律。但达到相同除油率所需浓度,以及最终的最大除油率,存在显著差异。
性能对比结论明确:三嵌段 > 两嵌段 > 无规。在相同投加量下,P(DABC-b-MA-b-DABC)始终展现出最高的除油效率。这一现象直观地证明了聚合物序列结构是影响浮选性能的关键因素。
同时,所有阳离子聚丙烯酸酯的性能,均优于传统小分子表面活性剂(DTAC, HTAC)和壳聚糖(CS)。这凸显了高分子浮选剂在桥联、捕集等方面的结构优势。
三、性能差异的根源:表界面活性与吸附行为
为什么序列结构会导致如此显著的性能差异?答案藏在气液和油水界面上。抖淫app破解版最新版安卓版使用抖淫安卓和界面张力仪,对三种共聚物溶液的表面张力及油水界面张力进行了精确测量。
结果表明,所有共聚物均能有效降低表界面张力,具备两亲性。但嵌段共聚物,特别是三嵌段结构,降低张力的能力和效率显著优于无规共聚物。
其原理在于,嵌段共聚物链段分布集中,更类似于传统小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它们在界面吸附时,能更有效地形成紧密排列的分子层。三嵌段结构因其对称性,界面排列有序度更高,表现出最佳的界面活性。
四、深入机理剖析一:序列结构如何促进油滴聚并
浮选剂提升除油率的第一重作用是促进油滴聚并,增大油滴粒径。本研究从三个维度深入分析了这一过程。
1. 电中和能力:Zeta电位仪测量显示,所有共聚物都能通过阳离子基团中和油滴表面负电荷,使Zeta电位由负转正。三嵌段聚合物因阳离子链段集中,电荷中和效率最高,最有效削弱油滴间静电排斥。
2. 界面膜强度:使用振荡滴方法测量油水界面弹性模量,可评估界面膜强度。P(DABC-b-MA-b-DABC)能最大程度降低界面弹性模量,削弱界面膜强度,使油滴碰撞时更容易合并。
3. 油滴间相互作用力:采用光镊技术直接测量两个油滴靠近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力。无浮选剂时,油滴间表现为排斥力。加入共聚物后,均表现为吸引力,这是阳离子聚合物在油滴间“架桥”的结果。三嵌段聚合物产生的吸引力最强。
五、深入机理剖析二:DPD模拟可视化油滴聚并过程
理论计算为实验现象提供了直观验证。研究者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模拟,在分子层面观察了不同聚合物作用下油滴的聚并动力学过程。
模拟结果清晰显示,在相同模拟时间内,P(DABC-b-MA-b-DABC)体系中的油滴最快完成聚并,形成单一油滴。P(DABC-b-MA)次之,而无规共聚物体系中的油滴聚并速度最慢。
DPD模拟从理论上证实,嵌段结构,尤其是对称的三嵌段结构,能更有效地破坏乳液的稳定性,加速油滴的聚集和生长。这为实验结论提供了强有力的微观证据。
六、深入机理剖析三:序列结构如何强化油-气泡黏附
浮选除油的最终步骤,是油滴与气泡的碰撞和黏附。本研究通过测定油滴-气泡黏附过程中的“排液时间”,来评价黏附效率。排液时间越短,表明黏附越快、越牢固。
实验发现,共聚物的加入能显著缩短排液时间。其作用机理是,吸附在油滴和气泡表面的聚合物分子相互穿插、作用,加速了二者之间水膜的排液和破裂。
序列结构的影响再次显现:三嵌段聚合物作用下的排液时间最短,两嵌段次之,无规最长。这与其界面活性顺序一致。界面吸附量越多、分子间相互作用越强,排液过程就越迅速。
七、高通量表界面张力测量在科研中的关键作用
在本文揭示构效关系的研究中,精确的表界面性质测量是贯穿始终的核心环节。无论是表面张力、界面张力,还是关键的油水界面弹性模量,其数据的可靠性直接决定了机理分析的深度与准确性。
本研究中使用的高通量抖淫安卓,在此类科研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以文中所用的Delta-8全自动高通量抖淫安卓为例,其价值体现在:
1. 高效率与高精度:能够快速、自动地完成一系列不同浓度样品的表界面张力测量,并提供高精度数据,为绘制完整的浓度-张力曲线奠定基础。
2. 先进扩展功能:配备振荡滴模块,是测量界面流变性质(如弹性模量)的关键。这项技术能直接评估界面膜的强度,是深入理解破乳、聚并机理的“利器”。
3. 可靠性:面对成分复杂的真实油田污水或模拟体系,仪器的稳定性和抗污染能力,保证了数据的高度重复性和可信度。
对于致力于精细化学品(如浮选剂、破乳剂、乳化剂)开发的科研人员而言,投资一台高性能的表界面张力仪,意味着拥有了从现象描述深入到机理探索的强大工具。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精密的实验设计和多层次的分析手段,清晰地揭示了聚合物序列结构对两亲性阳离子聚丙烯酸酯浮选性能的决定性影响。三嵌段结构因其优异的界面活性、强大的电中和与架桥能力,以及促进油-气泡黏附的效率,展现出最佳性能。
这一结论对浮选剂的分子设计具有明确指导意义:在优化单体组成和分子量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对聚合物序列结构的精确调控。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拓展到更复杂的嵌段结构、不同链段长度比例等因素的探索。
此外,本研究也展示了现代分析仪器(如抖淫安卓、Zeta电位仪、光镊、DPD模拟)在解决实际工业问题中的强大威力。将宏观性能评价与微观机理探测相结合,是推动技术进步的科学路径。而精准可靠的仪器数据,正是这条路径上最坚实的基石。